我想與天堂的父親來一次交談

說起著名旅澳鋼琴家、作曲家儲望華老師,許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一般都是他那膾炙人口的的代表作——鋼琴協奏曲《黃河》。

時至今日,這首名曲已在世界各國各地廣泛流傳,儼然成為了一張著名的中華音樂文化名片,輻射到全世界音樂所能夠傳播到的地方。“《黃河》鋼琴協奏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認識了中國鋼琴藝術。”

(為創作鋼琴協奏曲《黃河》,儲望華與殷承忠在黃河壺口瀑布)

另外,他還有一個著名的身份,就是中國著名近代學者,儲安平的兒子。對於父親,儲望華甚少在公眾面前提及起他,但在近期,儲老師也通過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深情緬懷起了逝世已久的父親:“我想與你來一次交談。”


時代背景下的掙扎

“拋卻時代的大背景,我覺得父親的悲劇多多少少也與他的性格有關系。父親是個比較驕傲的人,母親也一直評價父親“恃才傲物”,他喜歡和上層社會的人打交道,他可能以為這樣也可以把他的那套想法“推銷”出去,但其實這也是把雙刃劍。”——儲望華儲安平先生在民國時期已經是著名的評論家、《觀察》社長和主編,而且還遠渡到英國留學,直到抗日時期中途退學歸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他先後創辦報刊和擔任社長、主編,在文藝界有著十分高的知名度。後因激進言論而被定性為右派分子,最終遺憾逝世。
在儲望華眼裏,父親既不是什麼“英雄”,也不是反動的“右派分子”,而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父親而已。而父親的種種經歷給家庭帶來了巨大影響,按照儲望華的話來說:“他不是一個家庭化的人。”在母親端木露西與父親離婚之後,儲望華跟著父親一起生活,但從小就被送到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去讀書,與父親分開了6年,幾乎沒有時間跟父親一起相處,更何況是得到父愛的關懷。“現在想起來,這是我最大的遺憾。”儲望華認為,政治上的動亂剝奪了父親本應成為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的丈夫和父親的權利,而他作為兒子,只能眼睜睜看著父親深陷於這個時代的漩渦之中苦苦掙扎,而無能為力。這變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站在父親的肩膀上走上音樂之路

“我的音乐之路跟父亲有关。父亲一直支持我去学钢琴,也是父亲安排我去报考的音乐学院附中。当时的录取率仅有3%,得知我考上后,父亲非常高兴,他希望我能成为傅聪、刘诗昆这样的钢琴家。后来也是他在家庭会议上力排众议,决定为我买台钢琴。”———储望华

储望华幼年时已显其音乐天赋,1956年,年仅14岁的储望华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村歌》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公演,连《人民日报》的报道都称他为“戴红领巾的作曲者”。而父亲储安平也在第二天就马上给他来信:“你以前常告诉我,在报上读到了爸爸的名字,现在爸爸也在报上第一次看到了你的名字。”父亲时刻的关注和鼓励,让储望华倍感温暖。不仅如此,父亲储安平还觉得储望华在学校接触的,绝大多数都是西方音乐,因而经常嘱咐他一定要重视从中国民间汲取艺术营养,每逢寒暑假便带着他走访民间艺人,看地方戏和说唱节目,美其名曰“补课”。


狂風驟雨 搖搖欲墜的人生

但這樣的溫暖回憶還是屈指可數,在儲安平政治上被打上“右派分子”的標籤後,儲望華的生活也開始發生了變化:一開始每天都有同學們質問他“你父親怎麼會是右派呢?”寫給父親的信後來被同學們看到,也一個接一個地來批判他“你的立場到哪去了,你應該和他劃清界限”。這樣指責和質疑伴隨了儲望華幾十年之久,直至上世紀80年代,儲望華申請出國留學,還是被問到這個問題。

不僅如此,他的學業也受到大大的影響。1958年,儲望華成功考上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這本該值得慶賀。可第二天正副校長就一起找他談話,說學校裏有人貼大字報,反對演奏右派分子包括其家人的任何作曲作品。迫於壓力,學校的老師和領導們不得不取消了取消儲望華於作曲系的入學通知書,一周後學院才重新開始考慮儲望華的入學申請,並勸說他轉入鋼琴系。這時儲望華已經真正意識到父親的身份,已經和犯下了滔天大罪、惹怒民憤的惡人沒有差別了,不到10秒便答應了轉系請求。

“那時候,我也並不是特別理解父親,畢竟我才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對父親的情感也陷於重重矛盾之中。有時候會特別怨恨他,感覺他給我們這個家庭帶來了太多的災難。”一直被父親負面影響的陰影籠罩著,儲望華的人生也因此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挫折和波及:身為“大反派之子”,“文革”時期被揪出來批鬥;被“樣板團”強迫其成為“板刷”等等。“以後的幾十年裏,這樣的挫折經歷得越來越多,我也漸漸學會用沉默和忍耐來接受命運。”


音樂 與父親來一次好久不見的交談

 “我常常想,我的气魄与胆识无法与父亲相比。父亲一直在思考政治、思考社会,而我接触的领域比他小,我想的更多的是艺术,把钢琴曲作好,有更多的听众。但是如果父亲知道我是在做一些实事,是以音乐有作为于国家、社会和人民,他也会很欣慰的。”——储望华

儲望華最終戰勝了“文革”給他帶來的煎熬與考驗,堅持著自己的音樂之路,不斷進取。雖然父親儲安平並沒有傳授他更多關於人生的經驗,但在儲望華心目中,他一直是一個瞻仰的榜樣形象,他做到了自己都無法做到的事情,而他也想像父親一樣,對自己喜愛的和相信的事物,有著堅定的信仰。

在儲安平誕辰80周年時,儲望華創作了一部交響詩《秋之泣》,這部音樂作品已由澳大利亞最好的樂隊墨爾本交響樂團公演。“我在該音樂會節目單的樂曲簡介中寫道,這首作品不僅刻畫了晚秋的蒼涼景色,而且也是對作曲家之父的深厚緬懷與悼念——在1966年一個深秋之夜,作曲家之父倏地消失了……”

儲望華相信,最好的音樂作品,就是他與在天之靈的父親對話的最好方式。一首一首的作曲作品流芳百世,通過世界各地人們的演奏,總有一天父親儲安平也會聽到自己的作品。“分離這麼多年,我終於以這樣一種方式,完成了我們父子之間的心靈交談。唯願父親那曾經悲苦而孤寂的靈魂能感受到這一切。”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Visited 242 times, 1 visits today)

About The Author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