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恩師朱雅芬訪談 | 我的鋼琴我的夢

朱雅芬

國際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

朱雅芬,國際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國際著名鋼琴家郎朗的恩師。1953年至1956年參加由中國文化部組織的藝術團赴歐洲十餘國家訪問演出。瀋陽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

郎朗的老師朱雅芬訪談丨我的鋼琴我的夢

鋼琴藝術,隨時代而行,與時代同頻共振,跳動著時代的音符。記者採訪了國際著名鋼琴家郎朗的鋼琴啟蒙老師—中國著名鋼琴家、教育家、瀋陽音樂學院教授朱雅芬,分享了朱雅芬教授的藝術人生,以及她對中國鋼琴藝術教育創新發展的獨到見解。

 

朱雅芬:我的鋼琴我的夢

今日中國:朱教授您好!首先讓我們來分享一下您的藝術人生,請談談您和鋼琴的淵源。

朱雅芬:我開始學習鋼琴主要是受到家庭的影響。我的父親是音樂愛好者,在他的鼓勵下我從小就開始學習鋼琴。而當時上海的藝術氛圍使我接觸到了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漸漸地我愛上了鋼琴這個美妙的樂器。

1954年,我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後,隨文化部組織的藝術團到10餘個歐洲國家進行訪問演出,用藝術的方式向西方介紹新中國。回國後,因東北地區工作需要,我到遼寧瀋陽任鋼琴獨奏演員,同時擔任室內樂、歌舞劇的鋼琴伴奏等工作。當時我每天排練的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十分辛苦,也正是這段艱苦的經歷使我積累了許多經驗,為之後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大幫助。在“文革”下鄉的5年時間裏,我在參加田間勞動之餘,總是找機會為村民們彈鋼琴。當時我們是插隊落戶,允許搬鋼琴下去,但不允許彈奏。後來,農民朋友除夕夜跑到我家對我說:“馬上過年了,沒人管了,您就給我們彈彈吧!”有感於他們對音樂的熱情,我就偷偷彈奏了一些大家熟悉的革命歌曲。村民們和著音樂唱起來。他們對音樂的期盼和嚮往對我觸動很大,從此以後,我對鋼琴賦予了更加濃厚的感情。

20世紀80年代後期,我開始從事鋼琴教學。這一時期全國各地興起了“鋼琴熱”,我在瀋陽音樂學院附小教學,並負責培養鋼琴老師

1989年,應社會需要,我錄製了一套教學錄影——“兒童鋼琴講座”,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專題播放。在沒有鋼琴教學條件的邊遠地區,家長們就帶著孩子看我的錄影帶學琴。有一次,一位家長帶著8歲的女兒從黑龍江黑河趕來找我。小女孩兒彈得十分正規,令我很震驚。我就問她:“你們那裏也有這麼好的老師啊?是哪位老師?”她看著我說:“就是朱老師您啊!”我沒想到我的錄影帶,在社會上如此受歡迎。1986年,郎朗的爸爸帶著不到4歲的郎朗來找我學琴。我教了郎朗將近6年時間,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我也學到了很多,感觸很深,從而更下定決心成為一名優秀的鋼琴老師,畢生為鋼琴教育事業服務。

郎朗(左)与朱雅芬(右)合照

我从沈阳音乐学院退休后,又在人民大学音乐系教了10多年。现在,我在全国各地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同时在郎朗在深圳开办的钢琴学校—“郎朗音乐世界”里担任教学及管理工作。我经常想选择了钢琴作为自己终身事业非常幸运,这是我最热爱的工作。我从最初的演奏者,到今天成为一名钢琴教师的几十年中,在不同时期根据社会需要,做了自己应该做并喜欢做的事,我感觉人生很充实,很幸福。 

 

今日中国:请朱教授谈谈中国钢琴教育的现状。

朱雅芬:当前中国钢琴教育的整体状况很好,培养专业人才的音乐学院,从过去的9所已发展到11所。另外很多大学、师范学校都设有艺术学院、音乐系,并得到国家及各地的重视和支持。很多青年教师、钢琴家也常常出国深造,带来很多西方经验,这都为钢琴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中国几千万琴童中,涌现出很多好苗子,钢琴界人才辈出。

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在专业人才培养上不够重视全面的文化修养,导致很多学生只专注于琴技,知识面和视野却很窄,缺乏独立思考、个性发展及创造力,不利于人才的持续发展。

其次,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一種功利思想,表現在單純追求比賽獲獎、考級證書、升學率,甚至只求進名校,將來找個好工作。這種不良風氣影響學生和家長的追求,也影響教育工作者的價值取向,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來扭轉。

培養人才就像耕耘播種,是一個長期工程。但我認為教學沒有速成,藝術沒有捷徑。現在是高科技時代,生活節奏快,但教育不能快,因為它涉及人的思想和靈魂。如果從小宣傳“小神童”、“小天才”,會造成很快就能成才的錯覺,孩子過早地頭戴光環,即使真有才能,也會助長其虛榮與浮誇,不利於人才的長遠發展。

再有,鋼琴教育發展不平衡,邊遠地區條件艱苦,師資匱乏,中心城市和邊遠地區鋼琴教學條件差距很大。

今日中國:在您看來,中國的鋼琴教育應該如何與國際接軌?

朱雅芬:首先,要培養出更多享譽世界的鋼琴演奏家。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及民族智慧,必定可以掌握西方藝術,繼承中外文化歷史的遺產,並對世界音樂文化、演奏藝術的發展做出貢獻。郎朗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郎朗(左)與朱雅芬(右)合照

與國際接軌,更意味著要使中國的鋼琴音樂融入世界鋼琴藝術的洪流。因此,要重視中國鋼琴作品的創作和演奏。鋼琴是西方的藝術,在中國傳統民族藝術的基礎上,吸收西方技藝,使中西融合、傳統和現代融合,創作出更有中國特色的鋼琴作品,並使我們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才是真正地與國際接軌。同時,我們還要培養出具有全面而豐富知識的音樂家、藝術家、理論家,把中國音樂文化以及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經驗推向世界,豐富世界音樂文化的寶庫。

而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鋼琴音樂百年經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前不久我去美國一所大學講學,介紹中國鋼琴教育和中國鋼琴音樂,他們非常喜歡我們的音樂作品,反應十分熱烈。

“人才人才”,成才和為人,缺一不可,這才是人才。這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是一種文化,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從宏觀上考慮問題,要有廣闊的視野和社會責任心。有些問題看似不屬於鋼琴教學範疇,但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指導思想密切相關,他們的一言一行時刻在影響著學生。老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練了幾個小時琴,還應指導他閱讀一些書籍。一位老師不一定能經歷學生成長的全過程,但必須要做到在教學生的短短時間內給他最好的營養和培育,使他受益一生。

 

朱雅芬老師亦是2018“李斯特紀念獎”香港國際鋼琴公開賽特邀評委。

香港兩大國際鋼琴賽事之一:獲得AAF國際賽事基金會(Alink–Argerich Foundation)權威認證,成為香港兩大鋼琴賽事之一。

 

國內、海外初賽:2018年1-7月

香港總決賽日期:2018年8月20-24日

全球近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選拔賽,其中包括:德國、英國、美國、羅馬尼亞、維也納、香港、北京、上海、廣州、四川、深圳、海南、湖北、天津、浙江等。參賽人數高達10萬人以上。

歡迎中國各省市致力於促進中國鋼琴事業發展的機構承辦分賽區。請聯繫中國賽事拓展總監:周小姐+86 137 9098 9004

(Visited 155 times, 1 visits today)

About The Author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