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 他們說我天才 而我只是熱愛
翻開2018“李斯特紀念獎”香港國際鋼琴公開賽的紀念冊,有一位選手吸引了小編的注意力。
不僅是因為他在那一屆抱走了五個組別的第一名的獎盃,還憑著一曲《茉莉花隨想曲》獲得了由《黃河》鋼琴協奏曲主要執筆者之一,國際著名作曲家、鋼琴家儲望華先生頒發的“儲望華作品最佳演奏獎”。
他,就是徐上鈞,師從中國著名鋼琴家鮑蕙蕎教授,屢次參加國內外鋼琴大型賽事並獲得獎項。
徐上鈞
Xu Shangjun
2014年獲得西班牙Puigcerda音樂節第三名及特別獎
2015年獲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校友藝術節第三名
2015年獲得德國圖斯朵芙國際鋼琴比賽13歲年齡組第一名、17歲以下年齡組第二名
2015新加坡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13歲年齡組第一名、公開組第三名
2016年第六屆亞洲青少年音樂比賽16歲以下組第三名
2017年維克多 梅爾贊諾夫國際鋼琴比賽17歲以下組第一名
2018年獲伯牙鋼琴藝術節專業青年組第二名
2018年獲“李斯特紀念獎”香港-國際公開賽公開組、少年A組、李斯特演奏組、中國作品組、拉赫瑪尼諾夫組5組第一名。同時獲得儲望華作品最佳演奏獎
2019年4月在烏克蘭霍洛維茨國際青年鋼琴大賽中獲得第五名以及獲得獲獎者中唯一的“評委會特別獎—霍洛維茲演奏曲目斯卡拉蒂獎”。頒獎式上又獲得全體評委簽名的霍洛維茲親筆簽名照片作為唯一特別獎。並受法國Animato協會藝術總監Marian Rybicki邀請於2019年12月在巴黎E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音樂學院演出
在德國、法國、西班牙、波蘭,保加利亞等國家開過獨奏、合奏演奏會。曾與波蘭土倫管弦樂團合作,廈門愛樂交響樂團以及烏克蘭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在北京、成都、深圳等全國各地20多個城市參加音樂會。
我們很榮幸地能邀請到這位鋼琴少年來和我們分享他的習琴之路以及與恩師鮑蕙蕎的點滴。
“走上專業演奏這條路 全因一次偶然的機會”
徐上鈞生於2002年,4歲開始學習鋼琴。和很多小朋友一樣,他最開始學習鋼琴也是在父母的要求下進行的。
5歲時,在與劉詩昆老師的一次見面後,徐上鈞的父母就堅定了讓他繼續學習鋼琴的決心。全家一同南下,從瀋陽遷徙到成都,先後師從於四川音樂學院鋼琴系楊雯老師和李秀美教授。
“而真正走上專業演奏這條路,是因為一次鮑老師的大師課。”
2013年中旬,偶然的機會下,徐上鈞接受了一次由鮑蕙蕎教授主講的大師課。“當時因為鮑老師的藝術品味和權威性以及圈內影響力,我和我的家庭都非常希望我能和鮑老師學習。”徐上鈞說。
而鮑蕙蕎教授也認為徐上鈞具備日後走專業演奏道路的能力,因此徐上鈞和父母便一致決定從事專業演奏,而正式地開始這個過程,則是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之後了。
“她是我最要感謝的老師”
鮑蕙蕎,著名鋼琴演奏家。
曾獲第二屆喬治•艾涅斯庫國際鋼琴比賽第五名(1961年),全國鋼琴選拔賽第一名(1965年)。 第四屆全國音樂作品評比獲“優秀演奏獎”。全國“金唱片”獎。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全國器樂演奏(業餘)考級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樂團(中國交響樂團前身)社會音樂學院副院長。她歷任中國各屆鋼琴大賽和國際上許多重要賽事的評委。
▲鮑蕙蕎教授
11歲就跟隨鮑蕙蕎教授學琴的徐上鈞,得到了老師的諄諄教誨,但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好好的彈”。
徐上鈞回憶道:“因為小時候家長管教很嚴,鋼琴也不是自發學習的,自己的想法不多,不懂得什麼樣的音樂處理是合理,缺乏鑒賞能力,沒有真正的熱愛音樂,完全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因此自己練琴就有可能出現偏差。但鮑老師上課時若說出這句話多半就意味著大事不妙了…”
▲徐上鈞與鮑蕙蕎教授
當說到鮑蕙蕎教授的時候,徐上鈞是充滿感恩之情的,這一點小編隔著螢幕也感受到了。
“鮑老師是我最要感謝的老師,她培養了我的音樂鑒賞能力,也是讓我真正自發愛上音樂的人。也可以說沒有她的指引我可能已經沒有繼續學鋼琴了。”
“她是真正做到了‘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老師,同時她堅守‘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原則,造就了她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和演奏風格。”
“參賽是為了保持緊迫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學習”
2015年,13歲的徐上鈞就獲得了德國圖斯朵芙國際鋼琴比賽13歲年齡組第一名、17歲以下年齡組第二名,小小年紀的他在國際上初嶄露頭角,之後就參加了許多國內外的鋼琴大賽,屢獲佳績。
HKIMA:您覺得比賽帶給您的除了榮譽還有什麼?
徐:“我覺得比賽對於我來說榮譽不是我最注重的,鮑老師教導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是以學習為主,能否得獎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因此我對於比賽的態度即是‘隨緣’。而對我自身最主觀的方面來說,比賽主要是為了維持一個演奏的狀態,時刻可以投入到演奏之中,保持緊迫感。
而相對客觀的方面則是傾聽別的參賽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去學習。甚至鮑老師自己做評委時也會經常學習參賽選手的優點。聽到好的選手則學習借鑒其優點,聽到相對較差的選手則警示自己不犯相同的錯誤。”
2018年,在“ 李斯特紀念獎”香港國際鋼琴公開賽上獲得了公開組、少年A組、李斯特演奏組、中國作品演奏組、拉赫瑪尼諾夫組以上五個組別的第一名,同時獲得了“儲望華作品最佳演奏獎”。
▲徐上鈞獲公開組第一名(右三)
▲徐上鈞獲“儲望華作品最佳演奏獎”
由國際著名作曲家、鋼琴家儲望華先生頒發
“音樂源於生活,需要真誠和曆練”
當問到對於日後的目標或是計畫,比如想考上哪間音樂院校或是在哪個音樂廳進行演出等等,徐同學的回答讓小編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我的目標的話,其實是想多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音樂源於生活。而拋開生活實際且過於學術的研討音樂則像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社會評頭論足。音樂需要真誠,需要生活的曆練。”徐上鈞說。
考上名牌音樂院校或者在國內外著名的音樂廳演出並不是徐同學真正在意的事情,因為做到這些的大前提一是找到正確合適的好老師,二是從內心出發真正做到熱愛音樂,三是自己持之以恆的有效練習。
“若一定有一個物質的目標我還是希望有一架能彈出我想要聲音的好鋼琴吧!”徐同學打趣道。
說到這裏,小編就想起了中國著名鋼琴家、教育家,郎朗恩師朱雅芬教授也說過同樣的話。
“我希望年輕人不要帶著某種目的性去學音樂,要享受(學習鋼琴)的過程,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對現在的琴童們來說,應該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真正得到一種對靈魂上的培育。
對現在的琴童們來說,學習指法,背熟樂譜這些技術上的東西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最關鍵的還是要有一顆熱愛音樂的心。從心出發,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真正得到一種對靈魂上的培育。
2020“李斯特紀念獎”國際鋼琴公開賽將於8月24-28日在泰國曼谷舉行。在2018“李斯特紀念獎”香港國際公開賽之總決賽上大獲佳績的徐上鈞也給正在準備比賽的選手們,留下了一些練琴的小建議!
- 心態的擺正
“比賽一定不能以一種拼得你死我活的心態去面對,練習也是同理。將這種心態帶入到練琴中只會導致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而忽略音樂本身的內涵。”
- 盡自己所能,展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我認為應當將比賽看作展現自己的舞臺,因為比賽本身的結果則是諸多因素催生的。不要過度糾結於結果會如何,每個選手真正應該做的是盡其所能地展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將音樂的美傳播給台下的觀眾及評委。”
- 注重勞逸結合
“當然也要注重勞逸結合,過度練習只會導致機能減退以及頭腦反應遲鈍。練習也需要盡可能的投入自己對智商和情商,而不是一昧無意識地動手指。這樣才有利於實現高效率的練習。”
小編語
音樂對人來說
是無聊乏味生活中的奇幻想像
是靈魂中一種微小而振奮的存在
像是光和鹽於世上的意義
願我們永遠都享受音樂 熱愛音樂
再次感謝徐上鈞同學接受本會的採訪
希望徐同學在鋼琴之路上學有所成,早日有一架能彈出他想要聲音的好鋼琴~
自2011年起,每兩年在不同國家及地區巡迴舉辦的“李斯特紀念獎”國際鋼琴公開賽已經成為了在國際音樂界有深厚影響力,有價值和發展潛力的鋼琴比賽。
助力全球鋼琴藝術事業的發展和演奏水準的提升,給眾多未來音樂家提供了進入世界舞臺的機會,成為了推動國際鋼琴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每年在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舉辦選拔賽,如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羅馬尼亞、奧地利、馬來西亞、新加坡、義大利、中國香港等,參賽人數累積過200萬,全球觸及超6億人次。
評委團來自全球20多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著名鋼琴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揮家以及樂界權威人士組成,確保賽事的專業性及公平公正。